數年前當我還在醫學中心當心臟科研究醫師時,是我在心臟醫學上獲益最多的時光,一日接到會診便跟著陳主任一起去查房,會診的是一位年紀不到十歲的女孩發燒已超過一個星期,一直找不出原因,感染科醫師無法排除川崎氏症,便會診我們心臟科,會診時發現女孩心臟心尖處有二到三度的心雜音,經驗老到的陳主任當下便排了心臟超音波,除了血液常規檢查外,又在身體不同處做了幾套細菌培養,心臟超音波發現明顯二尖瓣逆流而且瓣膜黏覆著一團贅生物,隨著瓣膜飄動著,診斷應該是細菌性內膜炎併二尖瓣膜損傷及逆流,果然在之後身體不同處採集的血液細菌培養陸續都長出了alpha-鏈球菌,但為何年紀輕輕的小女生會得到細菌性心內膜炎呢??幾位心臟科醫生都認為應該是原本小女孩二尖瓣膜就有異常與缺陷,在牙齒清潔不佳或拔牙手術前未先施以抗生素,導致口腔傷口細菌侵入,在短暫菌血症下細菌有機會覆著在心臟瓣膜上,導致所謂細菌性心內膜炎發生,一般抗生素要治療四到六週,但果真這樣就沒事了嗎?

    在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到一週,女孩發燒慢慢退去,但不幸的是一日晚上突然單側無力偏癱,腦部斷層掃描才發現一側腦部缺血性腦中風,原來心臟瓣膜上的細菌贅生物被抗生素殺死後,細菌團塊隨著血流漂到腦部,塞住了血管產生梗塞型缺血腦中風,心臟的瓣膜也遭細菌破壞留下終身的缺損,索性小孩子的恢復力很好,病情在持續復健以及抗生素的治療下,總算慢慢康復,心臟也持續在門診追蹤,但這案例將書本上細菌性心內膜炎可能發生重大的併發症表現無遺,讓我終身難忘,引以為戒,如果能事先知道先天二尖瓣與生俱來的缺陷,以及能事先預防,或許這場嚴重的感染就可避免。

   原來造成這嚴重疾病”罪惡的根源”在於病患本身瓣膜的缺陷,也就是二尖瓣脫垂併逆流或是二尖瓣發育過程本身既有的缺損,在很微小的機率下讓細菌有機會感染心臟,另一缺失來自於之前病患完全無知於自己原本心臟的缺陷,因為不知、無知產生無可彌補的傷害。比二尖瓣問題更容易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最見的還包括主動脈瓣損害開放性動脈導管(未修補)、法洛氏四合症心室中膈缺損主動脈窄縮,然而很諷刺地,還記得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核刪笑話「心室中膈缺損沒有聽到心雜音,可以不用做檢查」,這種無知的核刪理由,便是台灣民眾健康”罪惡的根源”,鼓勵醫師不做預防的醫學,等到病情嚴重才來補救,實難以另人理解,以醫制醫,非專業凌駕專業,全操控在罪惡的局處,長此以往,非長遠之計。  VEGETATION.bm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育慶小兒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